文章分類Article
5「從緣起談生命現象」
陳大正老師法語薪傳 (第五篇)
作者: 陳大正老師 日期: 2022.07.01
從緣起談生命現象
「緣起性空」是佛教對於身心世界現象的基本論點,深入這個論點就可以完整的理解現象界一切存在的樣貌,我們也才容易找到「我」該如何安頓在這一切的遷流變化中。
何謂緣起?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一切是各種的因緣聚合而成的,譬如什麼是「山」?你只能說當很多很多的土、石頭堆積到一定的高度,加上很多的草、木,我們就會定義它是一座山。也就是山是由很多不同的因緣聚在一起後就形成「山」這個概念和理解。如果有一天,土的因緣減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或許你就不能稱它為山,而叫它丘陵,而當裡面的草跟樹木的因緣不見的時候,或許你就會稱它為土堆。
這裡也就是說,如果一切是緣起,那麼只要任何一個因緣變化,聚合的結果也就會產生改變,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斷的隨著因緣而變化的,這正是「無常」的根源,而這種不斷變化的結果,也正代表著沒有一個東西有永恆固定不變的「體性」,這就是「性空」的道理。所以「緣起性空」簡單的四個字,就涵蓋了所有一切法的現象和注定的結果。
因為緣起,所以你不是上帝,你無法決定結果,因此你要放棄主宰。因為性空,故一切是虛幻變化的,所以你執著也執著不得。譬如你想要抓住「快樂」的感受、有錢的相狀、永恆的健康與不變的幸福,因為緣起所以就不可能。它終究會變化,所以你就無法一直待在你想要的狀態裡,因為「道」的運行就是如此!你在理解和態度上越接受「因緣觀」,當遇到無常變化的時候,你就比較容易去接受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如此,「一切如是」而已。
所以,當你開始用緣起性空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一切,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觀照,你就會發現你的執著心就會越來越少,因為你深知內在渴望的感受和期待,就算它暫時被滿足,但它終究會離去,因為這就是道的本來面目。這樣同意(*註)和臣服就會成為你面對它的態度,而真正的活在當下才有可能!
那該如何將因緣觀用在現實的生活裡?其實佛教的因緣觀是非常正向積極的。譬如說,當我們對某個人升起嗔恨的時候,我便可以思考,這個憤怒的感受是跟外境(這個人)還有過去跟他的業力和個人的習氣眾多因緣才產生的。也就是我跟他的狀態是跟這些因緣借來的,只要我轉變一部分的因緣,那麼和合的結果勢必就會改變。
如果外境很難改變,我可以轉化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對應他的因緣,譬如有些人會從對方的眼睛裡,看到一個恐懼嚇壞的小孩,所以他知道這個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傷害我,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內在陷入深深的無力感。或者有些人的耳朵裡開始響起美妙的音樂,用這個音樂來取代對方罵你的聲音的因緣。其他的鼻、舌、身都可以透過因緣的轉化來得到不同感受和合的結果。
孔子說: 「四十而不惑」,這裡的「不惑」指的就是可以清楚明白天地運轉的本源和現象。「曼陀羅讀書會」的成員大部分都已經超過這個年紀,所以如何讓這種脈絡化的哲學觀與自己的生命結合,來理解一切現象的法則和對應之道,就是學習身心靈很重要的功課。
註:此時的同意是積極性的領納(因為明白真實道理),而不是消極性無奈地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