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2「從心理層面到如理思惟」~ 師生問答篇
陳大正老師法語薪傳 (第二篇)
作者:陳大正老師 日期:2022.05.17
「從心理層面到如理思惟」~ 師生問答篇
問:老師提到如果我們遇到外境的刺激而升起情緒,可以用在禪坐中的方式,觀照呼吸回到正念,把情緒放下來。但情緒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,不是應該要好好安撫或對它溝通嗎?
答:是的,如果你是從世俗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好好的照顧自己當下的情緒或與它對話是很重要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初階課程裡,教導如何與身體和情緒對話以及內在小孩療癒,都是必要的練習。
但是到靈性這個階段的時候,對待情緒的底蘊就不同了。前面的階段是因為把情緒當真實的,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。所以我需要陪伴它,不應該用壓抑的方式。而生命走到靈性階段的時候,就要了解,這些情緒並不真實,它只是心跟境相互共舞的結果。所以我們不要被外境所轉,把心的狀態拉回到情緒升起之前。
所以這兩個觀照的角度是不同的。一個是把夢當真實,因為我還沒有能力醒過來,所以我只能盡量遠離惡夢,創造好夢。另外一個是我正朝向醒過來的道路上,所以夢的內容就不是我要在意的焦點,而是將我的注意力放
在這些如夢如幻的夢境是如何干擾和影響我找到清醒的狀態。這就是這兩個處理方式不同的原因。
但要記得,這兩種方式有他的次第。也就是你不能內在心理層次還沒有照顧好之前,就跳躍到靈性的模式。這也是目前很多人頭腦的「知」跟感受產生落差的原因。所以一般人要先從心理層面陪伴和照顧內心的感受、想法、期待⋯等。並從這個過程當中升起正確的「理觀」,再朝向靈性的放下。這裡面的理觀指的就是「因緣觀」和「空正見」。
譬如,當我們與升起的憤怒進行對話和陪伴後,發現到憤怒轉化了,此時我們就要思考,讓我憤怒的這個人其實還在,但為什麼當我與情緒對話後,憤怒就降低或不見了?這不就代表著讓我憤怒的主因其實不是這個人(外境),而是我用憤怒的種子與這個外境產生了和合,我的心轉化了,和合的結果就改變,這就是「因緣觀」。所以一切事物的結果,都來自於外境與心的結合,結果不斷地隨著因緣的變化而修正。所以不會有一個固定的結果,也沒有一個主宰者,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,抓取不得也執著不得,這就是「空正見」。
透過這樣從處理心理層面到如理思惟,就可以慢慢過渡到靈性的放下。這種的「放下」是因為了解事物的真理而自然發生的,不是頭腦或刻意造作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