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18 「宗教信仰以及心理、靈性的次第之分」~ 師生問答篇
陳大正老師法語薪傳 (第十八篇)
作者: 陳大正老師 日期: 2022.06.26
~ 「宗教信仰以及心理、靈性的次第之分」~ 師生問答篇
問:
一位朋友在婚姻發生問題,她媽媽曾說:「妳要拜佛拜懺,懺悔…」。朋友一聽忍不住委屈大哭-覺得自己在婚姻任勞任怨,是做錯什麼事了嗎?雖然她也想親近佛法,但對有些寺院進行的內容不太能接受,如(放生,煙供…)我要怎麼回應比較恰當?
答:
宗教長久下來,都會發展各自的儀軌來教化或符應當地民眾的需求,所以對宗教的信仰,原則上把握兩個原則: 1) 當你信仰之後,會得到安定和歡喜;2) 慢慢的了解到所有這一切是由心來決定,而不是外境(包含上師、師父、咒語等等)。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,而是這些只是帶領你安住內在自性的因緣。
也就是說,在宗教裡面違反這兩種原則:越信仰心越不安定,或者開始造神、攀緣上師或師父(好像沒有他一切都不可能了),只要落入這樣的狀態,那我就會建議先保持距離。
總之,我們信仰不是因為恐懼什麼東西,而是為了找回我們清淨的自性。
心理和靈性雖然是一體兩面,但也有次第的問題。也就是說,心理層面的困境最好要先解決,這樣在探討靈性比較不會盲從或迷信。譬如你的朋友,她在內在一定有施與受的委屈,對她的婚姻感覺到無能為力。這時候不要急著用宗教的角度來審視她,這樣會讓她覺得莫名其妙的被判刑。最好的方式,是先用心理學(譬如內在小孩、或自我探索的方式) 讓成長的困境或婚姻的委屈獲得療癒。等她在現實生活中有力量的時候,再帶領她去思考生命苦的源頭,這樣靈性才有可能真正的開展。此時再拜懺,熏習業力種子的力量就會比較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