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玄微3,台中紫微占卜,台中紫微斗數老師,掌相占卜

文字占卜、掌相預約點這裡
114年紫微斗數流年運勢

《墨莊漫錄》.南宋張邦基
玄魁子   吳慕亮捃集


展讀以攄賦    吳慕亮敬題
歷代文章讚擅長,傳承五術佈臺疆,
才稱倚馬追蘇老,技作雕蟲迥魏郎;
立德千秋河嶽壯,豐功四海姓名揚,
遺篇壽世欣無價,專究墨莊漫錄良。

 
玄魁按:蘇老,蘇軾,眉州眉山人,北宋時著名之文學家、政治家、藝術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號東坡居士、鐵冠道人,嘉佑二年進士,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。魏郎:魏收,字伯起,小字佛助,巨鹿郡下曲陽縣(今河北省晉州市)人,北齊.史學家、文學家。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。《北史.李渾傳》:「嘗謂魏收曰:『雕蟲小技,我如卿;國典朝章,卿不如我。』」
 
原 文

蘇子由在政府,子瞻為翰苑。有一故人,與子由兄弟有舊者,來干子由,求差遣,久而未遂。一日,來見子瞻,且云:「某有望內翰,以一言為助。」公徐曰:「舊聞有人貧甚,無以為生,乃謀伐塚,遂破一墓,見一人裸而坐,曰:『爾不聞漢世楊王孫乎?裸葬以矯世,無物以濟汝也。』復鑿一塚,用力彌艱,既入,見一王者曰:『我漢文帝也,遺制:壙中無納金玉,器皆陶瓦,何以濟汝?』復見有二塚相連,乃穿其在左者,久之方透,見一人曰:『我伯夷也。瘠羸,面有饑色,餓於首陽之下,無以應汝之求。』其人嘆曰:『用力之勤,而無所獲,不若更穿西塚,或冀有得也。』瘠羸者,謂曰:『勸汝別謀於他所,汝視我形骸如此,舍弟叔齊豈能為人也。』故人大笑而去!節錄《國學治要五—古文治要卷四》

慕亮按:《墨莊漫錄.十卷》,宋代書目未見著錄,清朝乾隆帝於乾隆三十八年歲次癸巳(公元 1772 年)纂編,《欽定四庫全書》收於《子部.雜家類》。《宋詩紀事》稱引其文達三十八條。是書多記雜事,兼及考證,尤留意於詩文詞之評論及記載。張邦基,字子賢,高郵(今屬江蘇)人,生卒年均不詳。少時居湖南,建炎年間遷居揚州,好著作,喜藏書,其寓所稱:「墨莊。」著有《墨莊漫錄.十卷》書中「多記雜事,亦頗及考證。」,該書有記王安石偏頭痛之醫案。

蘇轍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年自號:「潁濱遺老。」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市)人。宋孝宗淳熙年間,追諡:「文定。」蘇洵之子、蘇軾之弟,北宋嘉祐二年歲次丁酉(公元 1057 年)與其兄蘇軾(東坡)同登進士。蘇家父子三人,均於「唐宋八大家」之列,人稱:「三蘇。」蘇轍,則是:「小蘇。」作品有《欒城集》傳世,包括《後集》、《三集》,共 84 卷,迄今廣流,吾喜讀之略述。

蘇軾,字子瞻,又字和仲,號鐵冠道人、東坡居士,世稱蘇東坡、蘇仙、坡仙。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欒城,北宋文學家,書法家、畫家,歷史治水名人。父為蘇洵,弟為蘇轍,父子三人,並稱:「三蘇。」

嘉祐二年(公元 1057 年),參加殿試中乙科,賜進士及第。嘉祐六年(公元 1061 年),加制科考試,授大理評事、僉書鳳翔府判官。宋神宗時,曾於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職。元豐三年(公元 1080 年),因「烏台詩案」,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後,出任翰林學士、侍讀學士、禮部尚書等職,外放治理杭州、潁州、揚州、定州等地。隨著新黨執政(王安石變法),被貶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時,獲赦北還,病逝於常州。南宋時期,追贈:「太師。」諡號:「文忠。」

復次,蘇軾,乃北宋中期文壇領袖,于《詩》、《詞》、《文》、《書》、《畫》等方面,取得頗高成就,且聲譽廣佈朝野。其詩題材廣闊,清新豪健,善用誇張比喻,獨具風格,與黃庭堅,並稱:「蘇黃。」其詞開豪放一派,與辛棄疾同屬豪放派代表,並稱:「蘇辛。」其文著述宏富,縱橫恣肆,豪放自如,與歐陽修,並稱:「歐蘇。」其與韓愈(退之)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蘇洵、蘇轍、王安石、曾鞏,合稱:「唐宋八大家。」善書法,與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,合稱:「宋四家。」擅長文人畫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作品有《東坡七集》、《東坡易傳》、《東坡樂府》、《寒食帖》、《瀟湘竹石圖》、《枯木怪石圖》等。

慕亮考之,《東坡易傳》乙書,亦名:「《毗陵易傳》。」實為蘇洵、蘇軾、蘇轍,父子三人所合著。吾考: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乙書,該書因元祐黨禁,弗敢題蘇軾之名字,故名:「毗陵先生。」因蘇軾終於常州。今提說蘇軾所作,僅概述而言也。蘇籀(慕亮按:字仲滋,四川眉山人,蘇轍之孫,蘇遲子,乃蘇適後裔)《欒城遺言》稱,蘇洵作《易傳》未成而歿,囑付兩子完成其遺志。蘇軾之書先寫成,蘇轍呈所注解之本子給予蘇軾,觀今〈蒙卦〉仍蘇轍所解也。

 籀,又稱:「洵晚歲讀《易》,玩其爻象,因得其剛柔遠近喜怒逆順之情。」朱子評說:「其惟發明愛惡相攻、情偽相感之義,而議其粗疏。」胡一桂(南宋大儒者,尤精于《易》學)記晁說之( 北宋。神宗元豐五年進士)之言,說蘇軾作《易傳》,自恨不知數學,而其學又雜以禪。朱子作《雜學辯》,以軾是書為首。惟《朱子語類》又說,其於物理上亦有看得著處,則亦未嘗竟廢之矣!

清《四庫全書》,提要評說,其書大體近於王弼,差別在於王弼之說惟暢玄風,蘇軾之說多切人事。其文詞博辯,足資啟發,又烏可一概屏斥?李衡作《周易義海撮要》,丁易東作《周易象義》,董真卿作《周易會通》,皆採錄其說,非徒然也。明焦竑初得舊本刻之。烏程閔齊伋以朱墨板重刻,頗為工緻,而無所校正。毛晉又刻入《津逮秘書》中。三本之中,毛本最舛。如〈漸卦.上九〉,並經文皆改為「鴻漸於逵」,則他可知矣!今以焦本為主,猶不甚失其真。

慕亮按:東坡向眉山道士—張易簡學《周易》,自號:「鐵冠道人。」吾昔讀此冊後,豁然貫通,旋而發表論文於弘光科技大學。余闡微六十四卦要義,因論壇規定兩萬字左右,故僅至〈風天小畜〉第九卦之敘述,頗有遺珠之憾!旋而自行付梓,由台北大元書局發行《周易通鑑》乙書,計壹佰肆拾陸萬餘字,詳見《東坡篇》也。故鑽研《易》理,需嚴謹暨達理舉,以避斷章取義,影響後人,後果堪虞乎!
TOP